提煉氛圍的小精靈 – 蠟燭的歷史小故事
(photo via kristinmade.com)
從古至今,在人們的生活中,「儀式感」總是必不可少的,而想要營造儀式感,免不了要在空間陳列以及擺設挑選上花些心思,其中最常見也最得力的加分小配件,「蠟燭」肯定是榜上有名啦!
無論是在居家擺拍,或者商業擺拍中,也經常使用蠟燭來增添整體的氛圍感與生活感,如此有情調又具有實用功能性的蠟燭,究竟從什麼時候就發展出來,又經過哪些轉變呢?今天DO UP 就要帶大家來看看蠟燭的歷史小故事囉!
(photo via west elm)
蠟燭可說是人類最早的發明之一,起初居多用於照明與祭拜神明等實用功能,而最原始的蠟燭用法便是將動物的脂肪塗在樹枝上,點燃火焰成為火把,不過由於動物脂肪其中含有「甘油」的成分,燃燒時會產生黑煙以及難聞的氣味,因此還是有不方便之處,不過一直到中世紀,人們都還在使用牛脂蠟燭。蠟燭發展到13世紀時,英國與法國已經將其列入行會的工藝品之一,而當時也已經有了以蜂蠟作為材料的蠟燭,燃燒上可避免動物脂肪會產生的惡臭與黑煙,只是由於蜂蠟蠟燭價格昂貴,在中世紀的歐洲,很少有人能負擔得起在家裡使用蜂蠟蠟燭的成本,因此僅被廣泛用於教堂儀式。
(photo via Rebecca Goddard)
到了18、19世紀,人們發現從抹香鯨身上可以提煉出一種蠟質物質,可被用來製作出優質蠟燭,延長燃燒的時間,且亮度也提高許多,最重要的是沒有了難聞的氣味,故而取代了以牛脂肪製作蠟燭的作法。而在19世紀初,蠟燭的發展又有了一次大躍進,法國科學家舍夫勒爾在一次的實驗中,發現若以「硬脂酸」取代甘油,可大幅提升蠟燭的明亮度,優化照明的功能性,且幾乎不會產生黑煙,如此優化了蠟燭的品質,也讓蠟燭被使用地更加廣泛!
(photo via Scandinavia Standard)
如今,石油被大量的運用在人類的生活中,從石油提煉出的石蠟也被製作成蠟燭,壓低了整體的成本,且不失品質,因此蠟燭也開始發展出各式各樣的型態,例如蛋型、人形、山形…等,顏色的變化上也更多元,成為不同風格的空間中都不可或缺的點綴之物!除了在居家環境中,可以藉由點燃蠟燭的光火來經營氛圍,在商業空間或者婚禮活動中,也可以選用與空間色調和諧的款式,來塑造精緻與溫馨感。
(photo via Pomponetti , Style Me Pretty)
蠟燭的使用如此普遍,也使得燭台的設計愈發受到重視,漸漸發展出可以呼應不同空間風格的款式,例如波西米亞風、北歐風、現代奢華、普普風…等,幾乎可以全方位滿足不同喜好的族群呢!
如果你是對於嗅覺敏銳,且喜歡空間瀰漫香氣的人,甚至也有各式香氛蠟燭可以選購!所以往後如果想要為空間增添一些氛圍小物,蠟燭絕對會是兼具實用性與裝飾性的好選擇喔~!
(photo via Coming Soon, Batten Home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