BLOG

DO UP 部落格

紡織空間、記錄時間,以絲線表現漸變流動的內在風景 — MIMI JUNG

藝術品作為室內擺設的一環,能為空間陳列起到畫龍點睛的效果,與家配美學息息相關。不同媒材的藝術品,在空間中扮演的角色都不盡相同,粗略劃分會區分為平面與雕塑,而雕塑又可細分出硬 質雕塑與軟雕塑,平面類型的藝術品亦不局限於繪畫媒材。空間規劃師無論是在思考居家佈置或者商業陳列時,總會根據空間類型與想要營造的氛圍來選擇藝術品擺飾,其中若在選擇時,能對藝術 品的內涵有深入的了解,也能讓藝術擺設跳脫單純的裝飾性,反之於空間中寄託了故事性。今天DO UP想為大家介紹一位來自蒙大拿州的韓裔藝術家— MIMI JUNG,看她如何運用絲絲細線講述人生 故事與生活中對於不同議題的探索。
 

Mimi Jung,出生於韓國,在10歲時搬到蒙大拿州生活與成長,童年大部分時間都在母親的藝術學院 中度過,創造屬於自己的藝術作品,或者親臨藝術家之間的展覽活動,對Mimi Jung而言是早期教育 的重要組成,因此透過視覺藝術進行表達是耳濡目染的。如今Mimi Jung選擇了紡織作為主要的創作 媒材,絲線的柔軟質地,為作品帶來寧靜夢幻的視覺感,在靜謐之中能感受到動態與開闊,Mimi Jung透過編織嘗試探索個人與大眾之間的共鳴點。

 

「我的作品通常是傳記的。因此,我的社會和心理景觀與織機上的東⻄有直接關係。」Mimi Jung曾 如此表示,並認為編織是她唯一的創作方式,編織的過程中需要藉由絲線於股線之間穿梭來回,是 一種對於空間的研究,線條與間距所構成的空間能交織出何種風景?

Mimi Jung在自己的出生地 — 韓國,所貢獻的第一件手工編織公共藝術 — Fallen Fence,對她來說 有著回歸的意義。如同雲一般柔軟延展的作品,有著細微曖昧的轉折,好似於半空中漂浮跳舞,有 著不穩定、稍縱即逝的意象,提醒著人們時刻留意生活中短暫的、不經意的美麗時刻,以及透過這 些瞬間與環境、人們建立聯繫的潛力。

(作品:Fallen Fence)

 

另一個系列作品 — The Subsuming Ellipse,於織機上織出一個又一個漸變的橢圓,有人將之與 Mark Rothko的作品類比,是否意圖藉由漸變的色域來引起情緒上的共感,但Mimi Jung表示他所關 注的是橢圓的運動,緯紗之間的不同間距允許微妙的空間變化,將會影響色域。將橢圓的幾何形態 提煉為一個活的有機體,象徵原始生長,並藉此探索此幾何圖形所能表達的情感與空間關係,包含 推動、鏡像或者吸收...等互動關係。

 

(作品:The Subsuming Ellipse)(All photo via Mimi Jung)